存储芯片的涨价潮如同一条鞭子满瑞网,正从AI服务器市场一路抽打到普通消费者的钱包。
“内存涨价实在太多,希望大家能理解我们这份诚意。”2025年10月24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上就红米K90定价争议作出回应。
此前一天,红米发布的K90系列手机因各版本间价差过大引发消费者质疑。
其中12GB+256GB版本售价2599元,而12GB+512GB版本却高达3199元,相同运存下仅存储空间增加256GB,价格却相差600元,远超往代400元的正常价差。在舆论压力下,小米迅速做出调整,宣布12GB+512GB版本首销月内直降300元。

01 红米K90的定价惹争议
2025年10月23日,红米正式发布K90系列旗舰手机,包括K90和K90 Pro Max两款机型。作为小米旗下主攻性价比市场的独立子品牌,红米此次推出的K90系列在配置上可谓诚意满满。
K90搭载骁龙8至尊版处理器,配备7100mAh电池与100W有线快充,影像系统首次加入2.5倍长焦镜头。从性能参数来看,K90系列确实配得上“水桶机”的称号,几乎无明显短板。
然而,当价格公布后,舆论却出现了巨大争议。K90标准版12GB+256GB配置起售价为2599元,比上一代K80的2399元起售价上涨了200元。

更引发消费者不满的是,不同存储版本之间的价差显著扩大。16GB+1TB顶配版售价达3999元,直接与K90 Pro Max的起步价持平。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小米高层迅速做出回应。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坦言:“来自上游的成本压力,真实传导到了新品定价上。”他进一步解释,经过内部讨论,决定将K90标准版12GB+512GB版本在首销月内直降300元,价格调整为2899元。
这一危机公关处理展现了小米对消费者情绪的重视,同时也将公众的注意力引向了更深层次的行业问题——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的价格异动。
02 全球存储芯片陷入涨价潮
红米K90的定价争议并非个案,而是整个电子产业面临存储芯片涨价的缩影。
此前,多家手机品牌的新品定价都反映了成本上涨的压力:vivo X300系列相比上代产品定价有100至300元的涨幅;OPPO Find X9系列有200至300元的涨幅;真我GT8系列涨价了300至500元;iQOO 15系列起售价也从3999元升至4199元,涨幅约5%,顶配版本涨价300元,涨幅约6%。
这背后是2025年以来,全球存储芯片市场经历了一轮迅猛的价格上涨,其幅度和范围均超出业内早期预期。

根据《韩国经济日报》报道,三星电子、SK海力士等主要内存供应商满瑞网,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继续将存储产品价格上调高达30%。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半导体行业分析报告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较上一季度涨幅超10%。
在终端市场,价格涨幅更加明显。深圳华强北的电子产品经销商表示:“内存条最近涨价了很多,不管是DDR4还是DDR5,基本上是一天一个价。以前最便宜的时候,某些品牌32G的内存不到300元就能买到,最近涨到了500多元。”
存储芯片价格的上涨直接反映在相关企业的股价表现上。
A股市场中“内存”相关题材热度显著升温,多只涉及DRAM、NAND Flash等存储技术的个股出现大幅上涨。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业务涉及存储芯片的封装、测试、分销或设计等环节。
同样的,三星、镁光、海力士等存储芯片头部企业,他们今年赚得盆满钵满,今年股价也是集体飙升。截至10月中旬,海力士今年涨幅高达 134%;另有数据显示其股价从年初至10月一度大涨约 500%;三星电子截至10月中旬,股价上涨近 90%;近一个月(截至10月10日)涨幅为 28%;镁光自年初以来,股价几乎实现翻倍;近一个月(截至10月10日)涨幅达 60.4%。
03 AI热潮如何引爆存储芯片需求
存储芯片价格的这轮暴涨并非偶然,AI技术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存储芯片需求增长的核心驱动力。
1)AI服务器对存储芯片的消耗
摩根士丹利预测,2025年谷歌、亚马逊、Meta、微软等科技巨头将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上投入400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投入意味着对存储芯片的海量需求,尤其是AI服务器需要大量高性能存储芯片支持。
AI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在存储需求上存在显著差异。以训练型AI服务器为例,其存储配置通常是普通服务器的8-10倍。这直接导致了高性能存储芯片的供需失衡。

2)HBM需求爆发与产能转移
AI服务器对高带宽内存(HBM)需求激增,导致存储制造商将产能从传统DRAM转向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这种产能转移导致智能手机、计算机和服务器中广泛使用的普通存储芯片供应趋紧。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兼首席分析师陈军指出:“这次涨价的原因主要是供应问题,因为上游工厂正积极转产去做AI服务器高带宽内存HBM的业务。DDR4X、DDR5的供应其实是在收缩或者调整。”

3)恐慌性采购加剧供需失衡
面对供应紧张预期,下游设备制造商开始疯狂囤积存储芯片。据《朝鲜日报》报道,由于担心DRAM短缺,几家领先的国际电子和服务器公司正在囤积内存,并与三星和SK海力士洽谈签订2至3年长期供应协议。
这种恐慌性采购行为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形成了一种自我强化的涨价循环:预期涨价→增加采购→供应紧张→实际涨价。
04 存储芯片市场的深层变革满瑞网
存储芯片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也影响了价格走势。
1)国际大厂战略转向
控制全球DRAM芯片市场约70%份额的三星和SK海力士,正加速向高端芯片转型。这些厂商计划逐步减少乃至停产DDR4内存颗粒,将产能全面转向利润更高的HBM和DDR5等。同时,DDR4内存也能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价格暴涨,进一步提高利润。
2)国产存储芯片的崛起与局限
好消息是在存储芯片领域,中国公司正逐步突破技术壁垒。长江存储的企业级SSD已广泛用于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主流云服务商。在消费级市场,国产存储芯片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抢占份额。
然而,国产存储芯片的产能目前仍无法完全满足市场需求。佰维存储战略部负责人表示,AI端侧产品的放量将成为公司第四季度的主要增长引擎,同时企业级产品也在持续贡献增长。

3)存储芯片市场的周期性特征
存储芯片行业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涨价周期。从历史数据来看,存储芯片价格每3-4年完成一个完整的涨跌周期。上一轮价格低点出现在2023年下半年,按照周期规律,当前这轮涨价可能持续至2026年中后期。
华南一家存储厂商的市场经理指出:“现在,对后市只有谨慎,不乐观也不悲观,AI暂时不一定做得了存储的救世主。”这反映了行业对当前市场走势的分歧看法。
05 对消费者与手机行业的冲击与应对
存储芯片作为智能手机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其价格上涨必然会对终端产品产生成本压力。这一压力正通过供应链层层传导,最终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1)手机厂商的应对策略
面对存储芯片涨价,手机厂商主要采取三种应对策略:直接涨价、调整版本价差或降低存储配置。红米K90选择了前两种策略的结合,而其他厂商则根据自身市场定位做出了不同选择。
iQOO副总裁罗锋坦言:“存储涨价不但影响到新品在首发期的价格,也会影响到后续的全生命周期。今年因为存储的原因,价格下探的力度会小很多,这样会把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销售节奏、备货都会受到影响。”
2)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
面对手机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需要相应调整。对于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可能需要调整预期,考虑降低存储配置或选择旧款机型。如红米K90的12GB+256GB版本相比512GB版本差价达600元,对于存储需求不极端的用户来说,前者可能是更具性价比的选择。
传统上,消费者会等待大促期间购买新机,以获取较大优惠。但在存储芯片涨价周期内,等待大幅降价的策略可能不再适用。
3)长期行业影响
存储芯片涨价潮可能加速手机行业的两极分化。主流品牌可能通过提高起售价来转移成本压力,而中小品牌则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这一趋势可能导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存储芯片涨价也为折叠屏手机等高端产品带来了相对竞争优势。由于存储成本在高端手机总成本中占比相对较低,涨价潮对高端手机的影响不如对中低端手机明显,这可能促使更多厂商向高端市场转型。
06 存储芯片市场的未来展望
面对当前的存储芯片涨价潮,消费者和行业观察者最关心的问题是:这一趋势将持续到何时?
1)短期价格走势
从短期来看(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存储芯片价格仍将保持上涨态势,但涨幅可能逐渐收窄。花旗集团和摩根士丹利预测,第四季度DRAM平均售价将上涨25%-26%,较上一季度涨幅超10%,涨价热潮似有愈演愈烈之势。
存储芯片的涨价趋势已经开始从移动端向其他领域扩散。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需要做好手机等电子产品价格短期内难以下降的心理准备。
2)中长期市场平衡
从中长期来看(2026年中后期),随着产能调整和技术进步,存储芯片市场有望逐步回归平衡。
三星、SK海力士等主要存储芯片供应商正在积极扩大HBM和DDR5等高端产品的产能,以满足AI服务器的需求。这一产能调整预计需要6-12个月时间才能显著缓解市场供应压力。
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的产能扩张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全球供应紧张局面。长江存储计划在2025年底前将月产能提升至15万片,2026年启动三期招投标,分三阶段扩产5万-6万片。
3)结构性变化与长期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AI服务器对高性能存储芯片的需求增长是结构性的,可能会持续数年。这意味着传统存储芯片的产能恢复速度可能低于预期。
集邦咨询分析师许家源表示,进入第四季度,随着北美云服务商陆续释放出积极的2026年全年DRAM需求展望,预计带动DRAM整体需求增长及价格上涨,动能延续至2026年。
存储芯片市场的这轮涨价潮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它推动了中国存储芯片企业的技术突破和产能扩张,长期来看将有利于形成更加多元化的全球供应链。对于消费者而言,理解这一宏观背景,有助于做出更明智的购买决策。

正如雷军所言,内存涨价是全球供应链的问题,而非单一厂商所能完全控制。在AI浪潮席卷全球科技的背景下,存储芯片已成为战略资源,其价格波动正沿着产业链传导满瑞网,最终影响到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易速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