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陈石生
鼓楼区检察院检委会委员
第二检察部主任
“感谢检察官,既让承载了历史记忆的家族墓地得以修缮保护,更让爱国主义历史记忆得以延续传承。”
4月25日,历史名人陈季同的后人专程送来锦旗及感谢信,对福州市鼓楼区检察院精心组织策划,协调各方力量保护陈季同家族墓的工作成效表示衷心感谢。而作为承办检察官,这起案件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以“三个善于”做实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意义。
走访摸排发现线索億策略
展开剩余73%陈季同,福建福州人,早年入学福州船政学堂,后作为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历任驻法、德、意公使参赞。陈季同向西方翻译并输出了大量中文著作,积极推广中国文化,被誉为“中学西传”第一人,也是船政文化的代表人物。陈季同去世后葬于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与其胞弟等人墓,合成“陈季同家族墓”,于2007年被列入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年6月,根据福建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专项文物保护公益诉讼监督活动要求,我们在走访摸排中,发现陈季同家族墓受损线索。其中,墓碑字迹模糊,墓碑两边出现裂痕,周边杂草丛生,已无法看清墓地原貌。且墓地位于某部队营区范围内,日常保养管护不便,后续保护及经费保障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协调解决。
多方聚力促成修缮
随后,经逐级报批,鼓楼区检察院和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共同成立办案组。这也是全省首起位于军队营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因此需要在多方面开展积极探索。通过多次的会前磋商协调,2023年7月21日,由多部门共同参与的陈季同家族墓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听证会在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举行。经过热烈深入的讨论,结合听证意见,鼓楼区检察院和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向相关行政单位送达检察建议书,建议对陈季同家族墓开展保护管理,并做好文物活化利用。
此后,福州市两级检察院和解放军福州军事检察院多次协调福州市勘测院、设计院、古建所、建工集团等单位实地查看墓地情况,制定维修方案,筹措修缮资金,多方拓展保护这处船政文化先驱的古迹。2024年3月,陈季同家族墓本体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相关部门还将继续挖掘其背后蕴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故事,着力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更大范围的活化利用。该案入选福州市检察机关践行“三多”司法办案理念优秀案事例及《福州军地检察协作工作白皮书》。
寻找后人延续文脉
为了做好陈季同家族墓保护的后半篇文章,我们还利用清明节等时间节点开展祭扫缅怀活动,并寻找陈季同的后人。终于在今年4月与他们取得了联系,并获得了大量历史资料。4月8日,我们邀请陈季同后人代表来到鼓楼区检察院数字展厅参观公益诉讼主题展,并为其讲述有关保护陈季同家族墓公益诉讼案的办案经过。
办案后记
一百多年前,船政文化在福州孕育、生根。时至今日,其蕴含的精神仍然熠熠生辉。而作为船政学堂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陈季同更是船政文化的记忆载体。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海上福州·检护蔚蓝”专项行动,持续助力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力争办出一批文物保护精品案例,提升检察履职守护福建船政文化的影响力。
来源 | 鼓楼区检察院億策略
发布于:北京市易速宝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